传统规则算法AOI痛点
- 建模耗时:Rule-based方案,缺陷条件的建立过程十分繁琐,以一块PCB为例,常需要数天才能完成建模设定,成为许多工程师的噩梦。
- 误报率高,依赖人工:缺陷定义死板,遇到光线颜色变化常出现误判,必须人工介入复检。
- 售后维护压力大:客户若需修改参数或新增检测逻辑,需由专业工程师操作,这导致厂商售后负担较重、成本不断上升。
最近,我们接到越来越多PCB制造商的询问,他们都在关心同一个问题:要怎么透过AI进行AOI复检?
这不是偶然,而是整个产业共同面临的挑战。随着产品迭代加快、客户对品质要求越来越严苛,传统AOI检测已经暴露出几个无法忽视的问题:
- 误判太多,人工复检负担沉重
- 建模繁琐,导入时间过长
- 设备维护成本高,难以灵活调整
这些痛点导致产线效率下降,还影响良率与交付能力。
因此,许多厂商正在寻找一个答案:能不能在不汰换现有AOI设备的前提下,透过AI软体来提升检测精度,降低人工成本?
答案是肯定的。这正是 AI AOI复检 的价值所在。它能在「不改变硬体」的前提下,让既有AOI系统升级,补上传统规则式检测的不足,「无痛升级」现有的AOI检测机。
AOI检测的现实困境
- 建模繁琐,耗费时间
传统AOI采用规则式检测,工程师需要逐一建立条件与参数。以一片PCB为例,建模可能耗时数天,既耗费人力,又延缓生产进度。
- 误判率高,人工负担重
由于传统AOI对光线、颜色变化高度敏感,误判频繁发生。这导致大量NG报告必须交由人工复检,降低效率。
- 维护压力
每当产线变动或新增检测需求时,必须由专业工程师修改设定。这不仅增加维护成本,还可能拖慢生产进度,影响交期。
AI AOI复检能带来的四大效益
- 降低误判,减少人工复检
AI AOI能针对AOI的「灰区缺陷」进行二次判断,将误判率大幅降低,让人工复检次数显著减少,节省人力与时间。
- 持续学习与优化
AI AOI具有即时重训能力,当出现误判时,可以快速更新模型。这意味着检测系统能随着产线环境与产品变化持续进化,越用越准。
- 延长既有AOI设备寿命
DaoAI提供软体方案,只需导入软体即可升级。这不仅降低折旧率,也让设备投资获得更高回报率(ROI)。
- 快速导入,降低人力依赖
透过「10分钟快速建模」与「自动画框」功能,操作人员不需要程式设计能力即可完成设定,真正实现低门槛导入。
导入流程:简单、快速、无痛升级
- 搜集少量正样本 → 仅需「黄金样本」,不必庞大资料库。
- 快速建模 → 自动化建模,10分钟内即可完成。
- 导入现有AOI流程 → 无需替换硬体,DaoAI AOI 软件支持http协议将相机采集资料导入并由AI进行判断,并透过JSON档案回传整合至MES。
持续优化 → 随产线更新或人工标记,持续优化模型。
常见问题(FAQ)
Q1:我的AOI设备已经用了多年,还能用AI升级吗?
可以。只需将原有AOI设备采集资料透过HTTP or Modbus协议导入DaoAI AOI软件。
Q2:AI AOI需要大量样本才能训练吗?
不需要。只要「黄金样本」即可完成快速建模,大幅降低前期准备成本。
Q3:AI AOI导入后,还需要人工检测吗?
人工检测仍是最后防线,但由于AI能有效减少误判,人工工作量将大幅下降。
Q4:导入需要多久?
最快只需10分钟即可建立模型,整体导入时间比传统AOI缩短数倍。
Q5:这会增加我的维护成本吗?
相反,AI AOI模型能持续优化,且不需AI工程师参与调参,让维护成本下降。
Q6:AI AOI能应对产品多样化与快速迭代吗?
能。系统可随时加入新数据并即时重训,确保能跟上产线更新。